● 轨
-
轨(軌)guǐ(ㄍㄨㄟˇ)⒈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,其宽度为古制八尺,后引申为车辙。⒉ 一定的路线:轨迹。轨辙(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,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)。⒊ 应遵循的规则:轨度()(法度)。轨范(规范,楷模)。步入正轨。
其它词义
-
轨(軌)guǐ(ㄍㄨㄟˇ)⒈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,其宽度为古制八尺,后引申为车辙。⒉ 一定的路线:轨迹。轨辙(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,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)。⒊ 应遵循的规则:轨度()(法度)。轨范(规范,楷模)。步入正轨。
英语course、orbit、rail、track
翻译track, rut, path
- 形声:从车、九声
常用词组
轨 详细解释
-
轨軌〈动〉(1) 依循,遵循 [follow]是境内之民,其言谈者必轨于法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(2) 又如:轨轨(遵循轨迹);轨法(遵循法度);轨承(遵循承奉)
其它解释
-
轨軌〈名〉(1) (形声。从车,九声。本义:轨距,车两轮间的距离)(2) 同本义 [gauge]轨,车辙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经涂九轨。——《考工记·匠人》。注:“轨,谓辙广。”车不得方轨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。注:“车两轮间为轨。”按,谓两轮间相距之迹为轨也。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(3) 又如:轨距(4) 车轮的痕迹,车辙 [rut]轨,迹也。——《广雅》轨,车辙也。——《玉篇》兵车之轨交于天下。——柳宗元《辩侵伐论》城门之轨,两马之力与?——《孟子·尽心下》(5) 又如:轨迹(车的辙迹);轨躅(车轮辗过的痕迹)(6) 法则、法度 [laws;statutes]田有轨,人有轨,用有轨,乡有轨,人事有轨,币有轨,县有轨,国有轨。——《管子·山国轨》东平失轨。——《汉书·叙传》。注:“法则也。”缘法循理谓之轨。——《贾子道术》轨事之大者也。——《汉书·贾山传》。注:“谓法度”时国王骄奢,不遵典宪,又多豪右,共为不轨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(7) 又如:轨等(法度与等级);轨仪(规范,法则);轨法(轨范法则);轨事(法度,法则);轨模(法则,楷模)(8) 道,导轨 [track;rail]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(9) 又如:轨度;轨道;出轨;单(双)轨;出轨;无轨电车;有轨电车(10) 车子 [vehicle]外则轨躅八达,里闬对出。——左思《蜀都赋》。 刘良注:“轨,车也。躅,迹也。”回轨异途。——《三国志·郤志传》(11) 道路;途径 [road;path]异轨同奔。——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(12) 又如;轨途(道路);轨路(道路)(13) 统计 [statistics]。如:轨官(古时主掌会计事宜的官);轨数(统计理财的方法)(14) 盗窃或作乱的坏人 [a thief;a treacherous fellow]臣闻乱在外为奸,在内为轨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七年》(15) 又如:奸轨(作乱偷窃之人)
轨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
-
说文解字
軌【卷十四】【車部】
車徹也。从車九聲。居洧切〖注〗
、
,古文。
备注注解
(軌)車徹也。攴部曰。徹者、通也。車徹者、謂輿之下㒳輪之閒空中可通。故曰車徹。是謂之車軌。軌之名謂輿之下隋方空處。老子所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。高誘注吕氏春秋曰。㒳輪之閒曰軌。毛公匏有苦葉傳曰。由輈以下曰軌。合此二語、知軌所在矣。上歫輿。下歫地。㒳旁歫輪。此之謂軌。毛云由輈以下、則輿下之輈、軌也。輈下之軸、軌也。虚空之處未至於地皆軌也。濡軌者、水濡輪閒空虛之處。而至於軸。而至於輈。則必入輿矣。故濟盈無有濟濡軌之水者。禮義之大防也。毛何以不言㒳輪之閒、而言由輈以下乎。曰㒳輪之閒、自廣陿言之。凡言度涂以軌者、必以之。由輈以下、自高庳言之。詩言濡軌、晏子言其深滅軌、以之。中庸車同軌、兼廣陿高庳言之。徹廣六尺。軹崇三尺三寸。天下同之。同於天子所制之度也。穀梁傳車軌塵、卽曲禮之驅塵不出軌。謂其塵之高廣、一如軌之高廣而不過也。車人徹廣六尺、自其裏言之。匠人注徹廣八尺、自其表言之。曰由輈以下曰軌、曰㒳輪之閒曰軌、自其裏言之。少儀祭左右軌、史記車不得方軌、自其表言之。自軌徹之說不明。訓之以地上之迹。迹非不名軌徹也。而迹豈軌徹也。邶詩不能通、乃以軓字易軌字。而毛傳由輈以下復改作由輈以上。郢書燕說、沈錮千年矣。許云車徹。固已了然。如後人之憒憒。則許當云軌車?也、?車迹也已矣。故大史公言好學深思、不若卜子言近思。从車。九聲。軌从九者、九之言鳩也、聚也。空中可容也。形聲中有會意。古意居酉反。在三部。今音居洧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