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的
-
的de(˙ㄉㄜ)⒈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:美丽的。⒉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:唱歌的。⒊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:他的衣服。⒋ 助词,用在句末,表示肯定的语气,常与“是”相应:这句话是很对的。⒌ 副词尾,同“地2”。
其它词义
-
的dí(ㄉ一ˊ)⒈ 真实,实在:的确。的当()。的情。的真。的证。
-
的dì(ㄉ一ˋ)⒈ 箭靶的中心:中()的。有的放矢。众矢之的。目的(要达到的目标、境地)。
-
的de(˙ㄉㄜ)⒈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:美丽的。⒉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:唱歌的。⒊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:他的衣服。⒋ 助词,用在句末,表示肯定的语气,常与“是”相应:这句话是很对的。⒌ 副词尾,同“地2”。
-
的dí(ㄉ一ˊ)⒈ 真实,实在:的确。的当()。的情。的真。的证。
-
的dì(ㄉ一ˋ)⒈ 箭靶的中心:中()的。有的放矢。众矢之的。目的(要达到的目标、境地)。
-
的de(˙ㄉㄜ)⒈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:美丽的。⒉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:唱歌的。⒊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:他的衣服。⒋ 助词,用在句末,表示肯定的语气,常与“是”相应:这句话是很对的。⒌ 副词尾,同“地2”。
-
的dí(ㄉ一ˊ)⒈ 真实,实在:的确。的当()。的情。的真。的证。
-
的dì(ㄉ一ˋ)⒈ 箭靶的中心:中()的。有的放矢。众矢之的。目的(要达到的目标、境地)。
英语of、target
【造字法】
- 形声
常用词组
的 详细解释
-
的 dì〈名〉(1) (形声。本作“旳”,从日,勺声。本义:鲜明、明亮的样子)(2) [centre of target for archery]∶箭靶的中心目标。如:众矢之的;有的放矢(3) [bright]∶鲜明的样子朱唇的其(语气词)若丹。——战国楚· 宋玉《神女赋》(4) 另见
其它解释
-
的 de〈助〉(1) 用在定语后,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[-ic,-ve…]。如:红色的气球;小小的进步(2) 用在定语后,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[of,'s]。如:中国的水稻;农民生活的提高(3) 〈代〉 pron. 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,构成“的”字结构,代替所指的人或物。如:卖菜的;吃的(4) 助词。“的”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、形容词等,连用这样的结构,表示有这样的,有那样的。如:推的推,拉的拉(5)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,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、地点、方式等。如:谁买的书?;他是昨天进的城;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(6)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,表示“等等、之类”的意思。如:破铜烂铁的,他捡来一大筐(7)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,表示肯定的语气。如: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(8)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(9) [口]∶表示相乘。如: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,合十五平方米(10) 〈方〉∶表示相加。如:两个的三个,一共五个(11) 同“得”,后面带补语那知进了园门,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。——《老残游记》(12) 同“地”()。用在状语后,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(13) 另见
-
的 dí〈副〉(1) 确实;实在 [really;indeed]不因霜叶辞林去,的当山翁未觉秋。——秦观《淮海集》(2) 又如:的对;的据(真凭实据);的觉(果然;的确);的是(的确是)(3) 必定;一定 [certainly]。如:的决(处决;处斩);的的(特意)(4) 另见
-
的 dì〈名〉(1) (形声。本作“旳”,从日,勺声。本义:鲜明、明亮的样子)(2) [centre of target for archery]∶箭靶的中心目标。如:众矢之的;有的放矢(3) [bright]∶鲜明的样子朱唇的其(语气词)若丹。——战国楚· 宋玉《神女赋》(4) 另见
-
的 de〈助〉(1) 用在定语后,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[-ic,-ve…]。如:红色的气球;小小的进步(2) 用在定语后,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[of,'s]。如:中国的水稻;农民生活的提高(3) 〈代〉 pron. 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,构成“的”字结构,代替所指的人或物。如:卖菜的;吃的(4) 助词。“的”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、形容词等,连用这样的结构,表示有这样的,有那样的。如:推的推,拉的拉(5)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,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、地点、方式等。如:谁买的书?;他是昨天进的城;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(6)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,表示“等等、之类”的意思。如:破铜烂铁的,他捡来一大筐(7)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,表示肯定的语气。如: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(8)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(9) [口]∶表示相乘。如: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,合十五平方米(10) 〈方〉∶表示相加。如:两个的三个,一共五个(11) 同“得”,后面带补语那知进了园门,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。——《老残游记》(12) 同“地”()。用在状语后,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(13) 另见
-
的 dí〈副〉(1) 确实;实在 [really;indeed]不因霜叶辞林去,的当山翁未觉秋。——秦观《淮海集》(2) 又如:的对;的据(真凭实据);的觉(果然;的确);的是(的确是)(3) 必定;一定 [certainly]。如:的决(处决;处斩);的的(特意)(4) 另见
-
的 dì〈名〉(1) (形声。本作“旳”,从日,勺声。本义:鲜明、明亮的样子)(2) [centre of target for archery]∶箭靶的中心目标。如:众矢之的;有的放矢(3) [bright]∶鲜明的样子朱唇的其(语气词)若丹。——战国楚· 宋玉《神女赋》(4) 另见
-
的 de〈助〉(1) 用在定语后,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[-ic,-ve…]。如:红色的气球;小小的进步(2) 用在定语后,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[of,'s]。如:中国的水稻;农民生活的提高(3) 〈代〉 pron. 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,构成“的”字结构,代替所指的人或物。如:卖菜的;吃的(4) 助词。“的”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、形容词等,连用这样的结构,表示有这样的,有那样的。如:推的推,拉的拉(5)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,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、地点、方式等。如:谁买的书?;他是昨天进的城;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(6)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,表示“等等、之类”的意思。如:破铜烂铁的,他捡来一大筐(7)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,表示肯定的语气。如: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(8)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(9) [口]∶表示相乘。如: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,合十五平方米(10) 〈方〉∶表示相加。如:两个的三个,一共五个(11) 同“得”,后面带补语那知进了园门,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。——《老残游记》(12) 同“地”()。用在状语后,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(13) 另见
-
的 dí〈副〉(1) 确实;实在 [really;indeed]不因霜叶辞林去,的当山翁未觉秋。——秦观《淮海集》(2) 又如:的对;的据(真凭实据);的觉(果然;的确);的是(的确是)(3) 必定;一定 [certainly]。如:的决(处决;处斩);的的(特意)(4) 另见
的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
-
说文解字
勺【卷十四】【勺部】
挹取也。象形,中有實,與包同意。凡勺之屬皆从勺。之若切
备注注解
(勺)枓也。二字依玄應書卷四補。木部枓下云勺也。此云勺、枓也。是爲轉注。考老之例也。考工記。勺一升。注曰。勺、尊斗也。斗同枓。謂挹以注於尊之枓也。士冠禮注亦云。尊斗、所以酒也。今皆譌尊升。不可通矣。詩。酌以大斗。毛云。長三尺。謂其柄。所㠯挹取也。所以二字依息夫躳傳顏注補顏之訓詁多取諸許也。挹者、抒也。勺是器名。挹取者、其用也。刪所以、則體用溷矣。象形。中有實。與包同意。外象其哆口、有柄之形。中一象有所盛也。與包同意、謂包象人褢子。勺象器盛酒漿。其意一也。李陽冰曰。勺从?裹之?。失之。勺象張口。豈同弇口哉。此字當依考工記上灼反、中庸市若反、篇、韵時灼市若切。大徐之若切。非也。今俗語猶時灼切。二部。俗作杓。凡勺之屬皆从勺。

汉语字典查的字:
①部首查的字:可先查部首,然后查询8画,相应的就可以找到的字所对应的页码;②拼音查的字:可先找到拼音D,然后找到完整的拼音de,然后看到第0声调看到de,相应的就可以找到的字所对应的页码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