旃 详细解释
-
旃 zhān〈助〉(1) 之、焉二字的合读上慎旃哉,犹来无止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陟岵》。马瑞辰通释:“之、旃一声之转,又为‘之焉’之合声,故旃训‘之’,又训‘焉’。”(2) 又如:勉旃(希望你奋发有为)
其它解释
-
旃 zhān〈名〉(1) (形声,本义:赤色的曲柄旗)(2) 同本义 [red flag]旃,旗曲柄也。周礼曰:“通帛为旃。——《说文》通帛为旃。通以赤色为之。——《释名·释兵》置旃以为辕门。——《谷梁传·昭公八年》(3) 亦泛指旌旗收功单于旃。——晋· 陆机《饮马长城窟行》(4) 又如:旃帛(红旗);旃旌(泛指赤色旗帜);旃戎(军旅)(5) 毛织品。通“毡” [felt]不知其可以为旃也。——《淮南子·齐俗》被旃裘。——《史记·匈奴传》旃毛并咽之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(6) 又如:旃席(毡帐);旃衣(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);旃车(毡篷车);旃席(毡席;毛毡)
旃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
-
说文解字
旃【卷七】【㫃部】
旗曲柄也。所以旃表士衆。从㫃丹聲。《周禮》曰:“通帛爲旃。”旜,旃或从亶。諸延切
备注注解
(旃)旗曲柄也。漢田蚡傳曰。前堂羅鐘。列曲旃。蘇林云。禮、大夫立曲旃。曲旃、柄上曲也。按蘇林所據禮正與周禮司常孤卿建旜、大司馬帥都載旜合。帥都、遂大夫也。左傳曰。昔我先君之田也。旃以招大夫。正謂大夫用旃也。庸風傳曰。干旄、大夫之旃。子虛賦。靡魚須之橈旃。張揖曰。以魚須爲柄。師古曰。橈旃卽曲旃也。所㠯旃表士衆。旃當爲展。以曡韵爲訓。聘禮曰。使者載旜。注云。載之者、所以表識其事也。及竟張旜誓。注云。張旜、明事在此國也。此與仲秋治兵載旜皆展表士衆之義。从㫃。丹聲。諸延切。十四部。叚借爲語助。如尙愼旃哉。傳曰旃、之也。周禮曰。通帛爲旃。司常職文。注云。通帛謂大赤。從周正色。無飾。爾雅。因章曰旃。郭云。因絳帛之文章。不復畫之。
(旜)或从亶。亶聲也。周禮、禮經皆如此作。

汉语字典查旃字:
①部首查旃字:可先查部首,然后查询10画,相应的就可以找到旃字所对应的页码;②拼音查旃字:可先找到拼音Z,然后找到完整的拼音zhan,然后看到第1声调看到zhān,相应的就可以找到旃字所对应的页码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