勿 详细解释
-
勿 wù〈动〉无,没有。与“有”相对 [not have]。如:勿有(没有);勿碍格(〈方〉∶没什么要紧的);勿着杠(〈方〉∶没得到;落空)
其它解释
-
勿 wù〈名〉(象形。据甲骨文,像一树旗。右边是柄,左边是飘带。本义:州里所建旗帜) 古代大夫、士所建旗帜,半赤半白,用来麾集人众 [red-white flag]勿,州里所建旗,…杂帛,幅半异。所以趣民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‘州里’当作‘士大夫’。”
-
勿 wù〈副〉(1) 不 [not]欲勿予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贤者能勿丧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齐人勿附于秦。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表否定。如:勿造至于(不至于);勿适意(不舒服;身体欠佳);勿连牵(不连贯;不清楚);勿时路(不时髦;不流行);勿想(不吱声;不说话);勿述(不逆。犹言顺畅);勿庸(无庸,不必,无须);勿论(不追究;不谈);勿药(不服药);勿齿(不愿意提及);勿入调(〈方〉∶不规矩;胡闹)(2) 不要,别 [don't]勿士行枚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东山》虽欲勿用。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过则勿惮改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寡人敢勿轼乎?——《淮南子·脩务》必勿使反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愿勿遣。——汉· 刘向《列女传》诸君勿复言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将军勿虑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表示禁止或劝阻。如:请勿吸烟;勿用(勿动;不可有所作为);勿惮(不要怕);勿然(不要这样)
勿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
-
说文解字
勿【卷九】【勿部】
州里所建旗。象其柄,有三游。雜帛,幅半異。所以趣民,故遽,稱勿勿。凡勿之屬皆从勿。
,勿或从於。文弗切〖注〗
从㫃。
备注注解
(勿)州里所建旗。九旗之一也。州里當作大夫士。周禮司常。大夫士建物。帥都建旗。州里建旟。許於旟下旣偁州里建旟矣。則此偁大夫士建勿、必也。葢亦一時筆誤耳。大司馬。鄉家載物。注云。鄉家、鄉大夫也。鄉射禮。旌各以其物。注。襍帛爲物。大夫士之所建也。士喪禮。爲銘各以其物。注。襍帛爲物。大夫之所建也。文弗切。十五部。經傳多作物、而假借勿爲毋字。亦有借爲字者。禮記。勿勿乎其欲其饗之。勿勿卽
、猶勉勉也。象其柄。謂右筆也。有三游。謂彡也。三游別於旂九游。旟七游。旗六游。旐四游。襍帛。句。幅半異。司常曰。通帛爲旜。襍帛爲物。注云。通帛謂大赤。從周正色。無飾。襍帛者、以帛素飾其側。白、殷之正色。凡九旗之帛皆用絳。按許云幅半異。直謂正幅半赤半白。鄭則云以素飾側。釋名則云以襍色綴其邊爲翅尾。說各不同。似許爲長。所㠯趣民。趣者、疾也。色純則緩。色駁則急。故襍帛所以促民。故遽偁勿勿。遽韵會作宂遽二字。偁舊作稱。今正。凡宂遽偁勿勿。此引伸假借。子下曰。十一月陽氣動。萬物滋。人以爲偁。亦是此例。凡勿之屬皆从勿。
()勿或从㫃。經傳多作物。葢
之訛也。

汉语字典查勿字:
①部首查勿字:可先查部首,然后查询4画,相应的就可以找到勿字所对应的页码;②拼音查勿字:可先找到拼音W,然后找到完整的拼音wu,然后看到第0声调看到wù,相应的就可以找到勿字所对应的页码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