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⒈ 古时指乡兵,列入兵籍,有事则征召入伍。
引
-
《资治通鉴·后唐明宗长兴元年》:“董璋 閲集民兵,皆剪髮黥面,復於 剑门 北置 永定关,布列烽火。”
《玉海》卷一三九引《庆历兵录》:“凡军有四:……四曰民兵,农之徤而材者籍之,闕者輒补,岁一閲焉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九回:“可速招募民兵, 亮 自教之,可以待敌。”
清 何焯 《义门读书记·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御边非参用民兵,不可习其地利,知贼虚实。”
- ⒉ 指民间组织的武装。
- ⒊ 今指不脱离生产的、群众性的人民武装组织。亦指这种组织的成员。
引
-
邵子南 《地雷阵》:“组织民兵,他当了武委会主任,又改为中队长。”
邵子南 《地雷阵》:“吃罢饭, 李勇 就到中队部去,集合民兵,整理爆炸工具。”
- ⒈ 古时指乡兵,列入兵籍,有事则征召入伍。
引
-
《资治通鉴·后唐明宗长兴元年》:“董璋 閲集民兵,皆剪髮黥面,復於 剑门 北置 永定关,布列烽火。”
《玉海》卷一三九引《庆历兵录》:“凡军有四:……四曰民兵,农之徤而材者籍之,闕者輒补,岁一閲焉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九回:“可速招募民兵, 亮 自教之,可以待敌。”
清 何焯 《义门读书记·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御边非参用民兵,不可习其地利,知贼虚实。”
- ⒉ 指民间组织的武装。
- ⒊ 今指不脱离生产的、群众性的人民武装组织。亦指这种组织的成员。
引
-
邵子南 《地雷阵》:“组织民兵,他当了武委会主任,又改为中队长。”
邵子南 《地雷阵》:“吃罢饭, 李勇 就到中队部去,集合民兵,整理爆炸工具。”
民兵例句
句1.几乎每天夜里,游击队、民兵都开展“麻雀战”主动打击疲劳的敌人,打得敌伪军提心吊胆,鬼子受不了煎熬,精疲力竭狼狈撤回。
句2.在华北行军途中,自己背着沉甸甸的胶泥,稍有闲隙就修改圆雕《民兵》的草稿。
句3.后来被公安部队和民兵武装合围在他的老巢叶家岔时,也不思悔过,负隅顽抗,最终被击毙。
句4.沈品生当即到葫芦岛,寻求定海县国民兵团抗敌自卫第四大队的缪凯运的帮助。
句5.去冬今春以来,全省共组建4个民兵师,71个民兵造林专业队参加各地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,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饮露餐风,奋战崇山峻岭。
句6.18日,乌克兰士兵在卢甘斯克附近装载“冰雹”火箭炮准备攻打东部民兵武装。
句7.甲乙两村的民兵守望相助,盗贼从此再也不敢侵扰了。
句8.村长啊,我们还要种粮,要用大概一百五十斤的粮食,种完粮后还要转两三个民兵,用粮很凶啊!
句9.他那招牌式的打法即是由大法师,兽王,民兵,箭塔外加难以计数的召唤生物倾巢出击并一举压倒对手。
句10., 这几位干部都是行伍出身,带民兵搞训练绝对没问题!
拆字-民字的拼音和解释:
①民字拼音:mín,部首:部首,共5笔画,字体结构是:单一。
②民字意思:
民mín(ㄇ一ㄣˊ)
⒈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:人民。民主。民国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民(具有国籍的人)。
⒉ 指人或人群:居民。民族。
⒊ 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:民间。民歌。民谚。民风。民情。
⒋ 某族的人:汉民。回民。
⒌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:农民。渔民。
⒍ 非军事的:民品。民航。
⒎ 同“苠”。
官
;
拆字-兵字的拼音和解释:
①兵字拼音:bīng,部首:部首,共7笔画,字体结构是:上下。
②兵字意思:
兵bīng(ㄅ一ㄥ)
⒈ 武器:兵器。兵刃。兵不血刃(兵器上面没有沾血,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)。
⒉ 战士,军队:兵士。兵卒。兵丁。兵戎相见(指武装冲突)。
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:兵法。兵家。兵机。兵衅(战争的争端)。兵书。兵谏(进谏时以武力要挟,迫使必从)。兵荒马乱。兵贵神速。
卒
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