沁 详细解释
-
沁 qìn〈动〉(1) 渗入;透出 [ooze;permeate]。如:沁绿(透出绿色);沁溢(渗透漫溢)(2) 吸水 [seep absorb (water)]义泉虽至近,盗索不敢沁。——唐· 韩愈 孟郊《同宿联句》
其它解释
-
沁 qìn〈名〉(1) (形声。从水,心声。本义:沁水)(2) 同本义 [Qin River]沁水,出 上党谷远羊头山,东南入河。——《说文》(3) 即出今山西省沁源县东北绵山东谷,南流至河南省武陟县南入黄河(4) 县名 [Qin county]。在山西省中部偏南
沁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
-
说文解字
沁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水。出上黨羊頭山,東南入河。从水心聲。七鴆切
备注注解
(沁)沁水。出上黨榖遠羊頭山。東南入河。上黨郡榖遠、二志同。今山西沁州沁源縣縣城南故榖遠城、漢縣也。前志榖遠下曰。羊頭山世靡谷。沁水所出。東南至熒陽入河。過郡三。行九百七十里。三郡、上黨河內河南也。水經曰。沁水出上黨涅縣謁戾山。南過榖遠縣東。至熒陽縣北。東入於河。按水經及注皆云至熒陽入河。師古據唐時在懷䩤武陟入河。疑轉寫錯誤。非也。古水道與唐時不同耳。山海經水經舉涅謁戾山、班許舉榖遠羊頭山者、羊頭卽謁戾也。戴先生曰。山在今武鄉縣西百二十里。西北接祁縣平遙縣。西南接沁源縣。一名麓臺山。迆邐而西爲綿山。其北爲介休縣。西爲靈石縣。皆謁戾山也。今沁水出沁州沁源縣西北百里之綿山東谷。西南流經平陽府岳陽縣東。又折而東南經澤州府沁水縣東。又南經陽城縣東而入河南懷慶府畍。歷濟源縣東北。又南經府城北。又東南經武陟縣東、修武縣西而入於河。與唐時入河處同。从水。心聲。七鴆切。七部。經典釋文引郭樸三蒼解詁曰。音狗吣之吣。吣今譌作沁。

汉语字典查沁字:
①部首查沁字:可先查部首,然后查询7画,相应的就可以找到沁字所对应的页码;②拼音查沁字:可先找到拼音Q,然后找到完整的拼音qin,然后看到第0声调看到qìn,相应的就可以找到沁字所对应的页码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