杖 详细解释
-
杖 zhàng〈名〉(1) 手杖(走路时手里拄着的棍子,俗称“拐杖”) [cane;stick]必操几杖以从之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植其杖而芸。——《论语·微子》扶杖望朱砂庵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落吾杖底(2) 又如:锡杖(佛教的杖形法器,头部装有锡环);魔杖(魔术师所用的棍儿);杖者(指老年人);杖几(拐杖与几案);杖父(拄杖老人)(3) 泛指棍棒或棒状物 [rod or staff used for specific purpose]球惊杖奋合且离,红牛缨绂黄金羁。——韩愈《汴泗交流赠张仆射》(4) 又如:杖棒(棍棒)(5) 指居丧时所执的丧棒 [mourning stick]。如:杖期(旧时一种服丧礼制。杖,是居丧时拿的棒);杖周(居丧持杖周年)(6) 刑具。施杖刑所用的棍棒 [rod]。如:杖式(古代刑杖的规格、样式);杖制(对刑杖的大小、长短的规定);杖限(刑法规定的杖击数目);杖架(度量刑杖和长短的器具)
其它解释
-
杖 zhàng〈动〉(1) (形声。从木,丈声。本义:执;持)(2) 同本义 [hold; grasp]杖,持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王左杖黄钺。——《书·牧誓》杖剑从之。——《汉书·韩信传》杖斧。——《汉书·武帝纪》(3) 又如:杖斧(持斧以为威权);杖楫(持杖);杖斧之臣(掌握兵权的武臣);杖策(执马鞭);杖节(执持旌节)(4) 通“仗”。凭倚;依靠 [rely on]杖信以待晋,不亦可乎?——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近臣已下足杖矣。——《汉书·李寻传》仗父兄之烈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仗舟楫。仗汝扶持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(5) 又如:杖力(依靠武力);杖仁(依仗仁德);杖任(依靠,信任);杖威(凭恃权威);杖信(凭靠信义)(6) 用棍子打;拷打 [flog with a stick]。自隋开皇新律始定为五刑(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)之一。用大荆条、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、臀或腿部尝受守杖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杖汝。杖之百。——《明史》予之杖。宰严限追比,旬余,杖至百,两股间脓血流离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杖其背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杖杀其父(7) 又如:杖楚(以棍棒拷打);自杖三十;杖牛(打春牛);杖徒(五刑之。用大竹板、棍棒、荆条抽打犯人背部);杖钱(给施杖刑衙役的贿赂钱);杖刑(古代刑罚之一。用荆条拷打犯人);杖治(以杖刑治罪)(8) 拄着 [support]必操几杖以从之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杖名齐其心。——《仪礼·丧服》杖汉节牧羊。——《汉书·苏武传》遥望老子杖藜而来。——《中山狼传》五十杖于家,六十杖于乡,七十杖于国,八十杖于朝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

汉语字典查杖字:
①部首查杖字:可先查部首,然后查询7画,相应的就可以找到杖字所对应的页码;②拼音查杖字:可先找到拼音Z,然后找到完整的拼音zhang,然后看到第0声调看到zhàng,相应的就可以找到杖字所对应的页码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