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崇
-
崇chóng(ㄔㄨㄥˊ)⒈ 高:崇山峻岭。崇高。崇论闳议(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。亦作“崇论宏议”)。⒉ 尊重,推重:崇敬。崇拜。崇尚。推崇。尊崇。⒊ 古同“终”,终了。⒋ 充,充满:崇酒于觞。⒌ 增长:“今将崇诸侯之奸”。⒍ 姓。
其它词义
-
崇chóng(ㄔㄨㄥˊ)⒈ 高:崇山峻岭。崇高。崇论闳议(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。亦作“崇论宏议”)。⒉ 尊重,推重:崇敬。崇拜。崇尚。推崇。尊崇。⒊ 古同“终”,终了。⒋ 充,充满:崇酒于觞。⒌ 增长:“今将崇诸侯之奸”。⒍ 姓。
-
崇chóng(ㄔㄨㄥˊ)⒈ 高:崇山峻岭。崇高。崇论闳议(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。亦作“崇论宏议”)。⒉ 尊重,推重:崇敬。崇拜。崇尚。推崇。尊崇。⒊ 古同“终”,终了。⒋ 充,充满:崇酒于觞。⒌ 增长:“今将崇诸侯之奸”。⒍ 姓。
英语esteem、high
翻译esteem, honor, revere, venerate
- 形声:从山、宗声
常用词组
崇 详细解释
-
崇 chóng〈动〉(1) 尊崇,推崇 [revere;advocate]崇事宗庙社稷。——《礼记·祭统》莽遂崇鬼神淫祀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》(2) 又如:崇正黜邪(推崇正气,摒弃邪恶);崇实(注重实际);崇德(崇尚道德。也指崇尚有德者);崇儒(尊崇儒学)(3) 通“充”。充满 [fill]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,再拜崇酒。——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六成复缀以崇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泛崇蘭些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(4) 又如:崇奸(聚集许多恶人)(5) 终,尽。通“终” [end]谁谓宋远,曾不崇朝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河广》周流四海,曾不崇日。——《荀子· 赋》存亡之效,不崇朝而决。——《三国志·凉茂传》(6) 又如:崇替(灭亡。即终替);崇朝(一个早上。比喻时间的短暂);崇日(终日,一日)
其它解释
-
崇 chóng〈形〉(1) (形声。从山,宗声。本义:山大而高)(2) 同本义 [lofty]崇,嵬高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字亦作嵩、作崧。融降于崇山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崇,崇高山也。夏居阳城,崇高所近。”(3) 又如:崇亘(高峻绵延);崇崖(高峻的山崖);崇阿(高大的山丘);崇山(高山); 崇崇(高耸的样子)(4) 高;高大 [high;tall and big]崇,高也。——《尔雅》与黄比崇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崇崇圜邶。——扬雄《甘泉赋》广与崇方。——《考工记·梓人》大侯之崇,见鹄于参。——《仪礼·大射仪》于是封之,崇四尺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明道德之广崇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(5) 又如:崇墉(高大的城墙);崇榘(高峻的城墙)(6) 高贵 [noble;high]天子曰崇城,言崇高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(7) 又如:崇阀(高贵显赫之家);崇阶(高位,高官);崇卑(高低,高下)(8) 兴盛 [prosperous]建明德而崇业。——张衡《东京赋》。注:“犹兴也。”(9) 又如:崇业(兴业);崇盛(隆盛,极其荣宠)
-
崇 chóng〈动〉(1) 尊崇,推崇 [revere;advocate]崇事宗庙社稷。——《礼记·祭统》莽遂崇鬼神淫祀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》(2) 又如:崇正黜邪(推崇正气,摒弃邪恶);崇实(注重实际);崇德(崇尚道德。也指崇尚有德者);崇儒(尊崇儒学)(3) 通“充”。充满 [fill]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,再拜崇酒。——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六成复缀以崇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泛崇蘭些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(4) 又如:崇奸(聚集许多恶人)(5) 终,尽。通“终” [end]谁谓宋远,曾不崇朝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河广》周流四海,曾不崇日。——《荀子· 赋》存亡之效,不崇朝而决。——《三国志·凉茂传》(6) 又如:崇替(灭亡。即终替);崇朝(一个早上。比喻时间的短暂);崇日(终日,一日)
-
崇 chóng〈形〉(1) (形声。从山,宗声。本义:山大而高)(2) 同本义 [lofty]崇,嵬高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字亦作嵩、作崧。融降于崇山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崇,崇高山也。夏居阳城,崇高所近。”(3) 又如:崇亘(高峻绵延);崇崖(高峻的山崖);崇阿(高大的山丘);崇山(高山); 崇崇(高耸的样子)(4) 高;高大 [high;tall and big]崇,高也。——《尔雅》与黄比崇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崇崇圜邶。——扬雄《甘泉赋》广与崇方。——《考工记·梓人》大侯之崇,见鹄于参。——《仪礼·大射仪》于是封之,崇四尺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明道德之广崇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(5) 又如:崇墉(高大的城墙);崇榘(高峻的城墙)(6) 高贵 [noble;high]天子曰崇城,言崇高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(7) 又如:崇阀(高贵显赫之家);崇阶(高位,高官);崇卑(高低,高下)(8) 兴盛 [prosperous]建明德而崇业。——张衡《东京赋》。注:“犹兴也。”(9) 又如:崇业(兴业);崇盛(隆盛,极其荣宠)
-
崇 chóng〈动〉(1) 尊崇,推崇 [revere;advocate]崇事宗庙社稷。——《礼记·祭统》莽遂崇鬼神淫祀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》(2) 又如:崇正黜邪(推崇正气,摒弃邪恶);崇实(注重实际);崇德(崇尚道德。也指崇尚有德者);崇儒(尊崇儒学)(3) 通“充”。充满 [fill]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,再拜崇酒。——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六成复缀以崇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泛崇蘭些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(4) 又如:崇奸(聚集许多恶人)(5) 终,尽。通“终” [end]谁谓宋远,曾不崇朝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河广》周流四海,曾不崇日。——《荀子· 赋》存亡之效,不崇朝而决。——《三国志·凉茂传》(6) 又如:崇替(灭亡。即终替);崇朝(一个早上。比喻时间的短暂);崇日(终日,一日)
-
崇 chóng〈形〉(1) (形声。从山,宗声。本义:山大而高)(2) 同本义 [lofty]崇,嵬高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字亦作嵩、作崧。融降于崇山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崇,崇高山也。夏居阳城,崇高所近。”(3) 又如:崇亘(高峻绵延);崇崖(高峻的山崖);崇阿(高大的山丘);崇山(高山); 崇崇(高耸的样子)(4) 高;高大 [high;tall and big]崇,高也。——《尔雅》与黄比崇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崇崇圜邶。——扬雄《甘泉赋》广与崇方。——《考工记·梓人》大侯之崇,见鹄于参。——《仪礼·大射仪》于是封之,崇四尺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明道德之广崇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(5) 又如:崇墉(高大的城墙);崇榘(高峻的城墙)(6) 高贵 [noble;high]天子曰崇城,言崇高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(7) 又如:崇阀(高贵显赫之家);崇阶(高位,高官);崇卑(高低,高下)(8) 兴盛 [prosperous]建明德而崇业。——张衡《东京赋》。注:“犹兴也。”(9) 又如:崇业(兴业);崇盛(隆盛,极其荣宠)
崇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
-
说文解字
崇【卷九】【山部】
嵬高也。从山宗聲。鉏弓切
备注注解
(崇)山大而高也。各本作巍高也三字。今正。大雅。崧高維嶽。釋山、毛傳皆曰。山大而高曰崧。孔子閒居引詩崧作嵩。釋名作山大而高曰嵩。崧嵩二形皆卽崇之異體。韋注國語云。古通用崇字。太平御覽及徐鉉皆引其語。詩序曰。崇丘、萬物得極其高大也。此崇之故訓也。河東賦。瞰帝唐之嵩高。眽隆周之大寧。嵩高卽崇高也。漢碑曰。如山如岳。嵩如不傾。謂崇而不傾也。中嶽、禹貢謂之外方。秦名大室。漢武帝始謂之崇高山。因以山下戸三百爲之奉邑。名曰崇高縣。武帝紀、郊祀志、地理志、封禪書可證。崇字地里志作崈。體之小異耳。史、漢或崇嵩錯出。要無礙爲一字。惟後漢書靈帝紀。熹平五年復崇高山爲嵩高山。語大可疑。證以東觀紀。堂谿典請雨。因上言改之。名爲嵩高山。是則非復崇高爲嵩高。乃改崇高爲嵩高。葢其時六書之學不明。謂嵩與崇別而改之。沿至今日。尚仍其誤。李賢注云。前書武帝祠中嶽。改嵩高爲崇高。前書未嘗有此文。武帝改大室爲崇高。武帝以前但曰大室。不曰嵩高也。崇高本非中嶽之專偁。故淺人以崇爲氾辭。嵩爲中嶽。强生分別。許造說文不取嵩崧字。葢其時固憭然也。崇之引伸爲凡高之偁。大雅。福祿來崇。傳曰。崇、重也。禮經崇酒注。崇、充也。邶風。崇朝其雨。傳曰。崇、終也。皆音近假借。○或問釋山嵩高爲中嶽。非古名嵩高之證與。曰嵩卽崇字。封禪書曰。秦有大室。祠大室嵩高也。此謂秦之大室卽漢之崇高也。釋山之嵩高葢漢人語。非本經。故許嶽字下言大室。不言崇高。从山。宗聲。鉏弓切。九部。此篆舊在岊篆之後。解云嵬高也。必轉寫之誤。今依玉篇移其次。依毛傳、釋名易其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