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⒈ 如此。
引
-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三:“每发一书,则书百幅,择十之一用之。于是不胜其烦,人情厌恶。”
- ⒉ 亦作“于时”。连词。表示承接。
引
-
《诗·周颂·我将》:“我其夙夜,畏天之畏,于时保之。”
郑玄 笺:“于,於;时,是也。早夜敬天,於是得安 文王 之道。”
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上十一》:“公笑曰:‘可乎?’ 晏子 曰:‘可’。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,时朝无事也。”
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十三:“时有县令籍民间强壮者,悉令自卫乡里,无得他适,于是邻村亦不能侵暴邻村,一境独安。”
丁玲 《阿毛姑娘》第二章一:“不知男的说了一句什么话,于是女的就笑了。”
1. 在此。 《穀梁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百里子 与 蹇叔子 送其子而戒之曰:‘女死,必於 殽 之巖唫之下,我将尸女於是。’”
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,乃所谓九州也。於是有裨海环之,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,如一区中者,乃为一州。”
唐 柳宗元 《捕蛇者说》:“问之,则曰:‘吾祖死於是,吾父死於是。’”
宋 苏轼 《四菩萨阁记》:“有僧忘其名,於兵火中拔其四板以逃……而寄死於 乌牙 之僧舍。板留於是百八十年矣。”
- ⒊ 当时;其时。
引
-
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於是, 陈 蔡 方睦於 卫。故 宋公、陈侯、蔡侯、卫 人伐 郑。”
《汉书·陈胜传》:“於是诸郡县苦 秦 吏暴,皆杀其长吏,将以应 胜。”
《新唐书·陈子昂传》:“时 高宗 崩,将迁梓宫 长安。於是, 关中 无岁。 子昂 盛言 东都 胜塏,可营山陵。”
《资治通鉴·魏明帝太和五年》:“亮 帅诸军入寇,围 祁山,以木牛运。於是大司马 曹真 有疾,帝命 司马懿 西屯 长安 ……以御之。”
清 徐士銮 《宋艳·駮辨》:“於是 王仲巍 者久依 贯。闻是而自诣 贯 识之。”
- ⒋ 如此。
引
- 宋 欧阳修 《<牡丹记>跋尾》:“君謨 之笔,既不可復得,而予亦以老病不能文者久矣。於是,可不惜哉!故书以传两家子孙。”
- ⒌ 连词。因此。
引
-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阳伏而不能出,阴迫而不能烝,於是有地震。”
《史记·郑世家》:“郑 入 滑,滑 听命。已而,反与 卫。於是 郑 伐 滑。”
《北史·宇文贵传》:“贵 马中流矢,乃短兵步鬭, 雄 大败轻走, 赵育 於是降。”
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田登 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多被榜笞。於是,举州皆谓‘灯’为‘火’。”
清 杭世骏 《质疑·左传》:“又四凶之恶,漏网於 尧,而放流於 舜,於是先儒遂纷纷致疑。”
- ⒍ 语气词。犹焉。
引
-
《公羊传·庄公八年》:“吾将以甲午之日然后祠兵於是。”
陈立 义疏:“於是与焉同义。 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‘君何患焉’,《周本纪》作‘君何患於是’。此‘然后祠兵於是’即‘然后祠兵焉’。 《管子·小问篇》‘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 莒 於是’,彼於是亦当作焉字解。”
- ⒈ 如此。
引
-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三:“每发一书,则书百幅,择十之一用之。于是不胜其烦,人情厌恶。”
- ⒉ 亦作“于时”。连词。表示承接。
引
-
《诗·周颂·我将》:“我其夙夜,畏天之畏,于时保之。”
郑玄 笺:“于,於;时,是也。早夜敬天,於是得安 文王 之道。”
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上十一》:“公笑曰:‘可乎?’ 晏子 曰:‘可’。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,时朝无事也。”
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十三:“时有县令籍民间强壮者,悉令自卫乡里,无得他适,于是邻村亦不能侵暴邻村,一境独安。”
丁玲 《阿毛姑娘》第二章一:“不知男的说了一句什么话,于是女的就笑了。”
1. 在此。 《穀梁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百里子 与 蹇叔子 送其子而戒之曰:‘女死,必於 殽 之巖唫之下,我将尸女於是。’”
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,乃所谓九州也。於是有裨海环之,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,如一区中者,乃为一州。”
唐 柳宗元 《捕蛇者说》:“问之,则曰:‘吾祖死於是,吾父死於是。’”
宋 苏轼 《四菩萨阁记》:“有僧忘其名,於兵火中拔其四板以逃……而寄死於 乌牙 之僧舍。板留於是百八十年矣。”
- ⒊ 当时;其时。
引
-
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於是, 陈 蔡 方睦於 卫。故 宋公、陈侯、蔡侯、卫 人伐 郑。”
《汉书·陈胜传》:“於是诸郡县苦 秦 吏暴,皆杀其长吏,将以应 胜。”
《新唐书·陈子昂传》:“时 高宗 崩,将迁梓宫 长安。於是, 关中 无岁。 子昂 盛言 东都 胜塏,可营山陵。”
《资治通鉴·魏明帝太和五年》:“亮 帅诸军入寇,围 祁山,以木牛运。於是大司马 曹真 有疾,帝命 司马懿 西屯 长安 ……以御之。”
清 徐士銮 《宋艳·駮辨》:“於是 王仲巍 者久依 贯。闻是而自诣 贯 识之。”
- ⒋ 如此。
引
- 宋 欧阳修 《<牡丹记>跋尾》:“君謨 之笔,既不可復得,而予亦以老病不能文者久矣。於是,可不惜哉!故书以传两家子孙。”
- ⒌ 连词。因此。
引
-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阳伏而不能出,阴迫而不能烝,於是有地震。”
《史记·郑世家》:“郑 入 滑,滑 听命。已而,反与 卫。於是 郑 伐 滑。”
《北史·宇文贵传》:“贵 马中流矢,乃短兵步鬭, 雄 大败轻走, 赵育 於是降。”
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田登 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多被榜笞。於是,举州皆谓‘灯’为‘火’。”
清 杭世骏 《质疑·左传》:“又四凶之恶,漏网於 尧,而放流於 舜,於是先儒遂纷纷致疑。”
- ⒍ 语气词。犹焉。
引
-
《公羊传·庄公八年》:“吾将以甲午之日然后祠兵於是。”
陈立 义疏:“於是与焉同义。 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‘君何患焉’,《周本纪》作‘君何患於是’。此‘然后祠兵於是’即‘然后祠兵焉’。 《管子·小问篇》‘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 莒 於是’,彼於是亦当作焉字解。”
于是例句
句1.他忽然想起令狐衍博闻强记,于是问令狐衍:“令狐,你看过那么多羊皮卷,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卷轴的流线不互相干扰。
句2., 既然有剑虎拉车,幻影梦魇乐得节省能量,于是他安稳的坐在拖车车夫的位置上,将一定硕大的太阳能收集器罩在四轮篷车的棚顶。
句3.于是她必恭必敬地将递给工作人员。
句4.和老爸的那种不拘小节相比,可能因为刘叔的妻子早去,刘叔深感人生无常,健康为本,于是规行矩步,深谐养生之道。
句5.于是我悟出了,一个人即使只生活过一天,他也可以在监狱待上一百年而不至于难以度日,他有足够的东西可供回忆,决不会感到烦闷无聊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也是一种愉快。
句6.难得是诤友,当面敢批评;有时不能忍,猝然发雷霆;继思不太妥,道歉亲上门;于是又合作,相谅心气平。
句7.他希望抚慰她的在天之灵,于是就写了一句郑重的誓言。
句8.小保姆嗓门特别大,主人叮嘱,今晚来的都是有身份的人,说话务必小声一点。吃完饭,主人客人玩牌,小保姆收拾完想早点休息,于是凑近男主人耳边轻声道:“那我先睡了哈。”。
句9.于是,唧唧咕咕,呱啦呱啦,罗嗦一通,胡搅蛮缠之后,川泽悦织悠的决心依然安如泰山,堇阳大是绝对要去的!唯一做出的让步是以老师的身份去堇阳大,再多,免谈。
句10.记恨最大的坏处,是拿痛点来继续折磨自己,把人格弄得越来越扭曲。多数人不敢在明处复仇,于是都采暗地里攻击,不知不觉间,把自己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小人。
拆字-于字的拼音和解释:
①于字拼音:yú,部首:部首,共3笔画,字体结构是:单一。
②于字意思:
于yú(ㄩˊ)
⒈ 介词(a.在,如“生于北京”;b.到,如“荣誉归于老师”;c.对,如“勤于学习”;d.向,如“出于自愿”;e.给,如“问道于盲”;f.自,从,如“取之于民”;g.表比较,如“重于泰山”;h.表被动,如“限于水平”)。
⒉ 后缀(a.在形容词后,如“疏于防范”;b.在动词后,如“属于未来)。
⒊ 姓。
;
拆字-是字的拼音和解释:
①是字拼音:shì,部首:部首,共9笔画,字体结构是:上下。
②是字意思:
是shì(ㄕˋ)
⒈ 表示解释或分类:他是工人。《阿Q正传》的作者是鲁迅。
⒉ 表示存在:满身是汗。
⒊ 表示承认所说的,再转入正意,含有“虽然”的意思:诗是好诗,就是太长了。
⒋ 表示适合:来的是时候。
⒌ 表示任何:凡是。是活儿他都肯干。
⒍ 用于问句:他是走了吗?
⒎ 加重语气,有“的确”、“实在”的意思:天气是冷。
⒏ 对,合理,与“非”相对:是非。他说的是。实事求是。
⒐ 认为对:是古非今。各行其是。深是其言。
⒑ 表示应承或同意(单说一个“是”字):是,我就去。
⒒ 这,此:是日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。比比皆是。
⒓ 助词,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:惟你是问。惟利是图。
⒔ 姓。
非
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