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揠苗助长
yà miáo zhù zhǎng 一ㄚˋ ㄇ一ㄠˊ ㄓㄨˋ ㄓㄤˇ
- 揠:拔起。把苗拔起;以帮助其生长。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;急于求成;因而误了事。
正音
- “揠”,不能读作“yǎn”;“长”,不能读作“cháng”。
辨析
- 揠苗助长和“欲速不达”;都有“强求速成;结果不好”的意思。但揠苗助长是比喻性的;偏重在“强求速成”的行动上;“欲速不达”是陈述性的;偏重在“强求速成”的结果上。
变形
- “揠”,不能写作“偃”。
用法
- 连动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出处
-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,予助苗长矣。’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”
【翻译】
感情揠苗助长是贬义词。
英语pull up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
俄语ускорять ход событий насильственным путём
【例句】
- 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,也不能放任自流。
拆字-揠字的拼音和解释:
①揠字拼音:yà,部首:部首,共12笔画,字体结构是:左右。
②揠字意思:
揠yà(一ㄚˋ)
⒈ 拔:揠苗助长(
;
)(亦称“拔苗助长”)。拆字-苗字的拼音和解释:
①苗字拼音:miáo,部首:部首,共8笔画,字体结构是:上下。
②苗字意思:
苗miáo(ㄇ一ㄠˊ)
⒈ 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:禾苗。麦苗。树苗。幼苗。苗子(亦喻继承某种事业的接班人)。苗而不秀(只长苗而不秀穗,喻本身条件虽好,但没有成就)。
⒉ 形状像苗的:火苗儿。
⒊ 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:鱼苗。
⒋ 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:疫苗。卡介苗。
⒌ 子孙后代:苗裔。
⒍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贵州、湖南、云南、四川、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:苗族。苗绣。
⒎ 姓。
;
拆字-助字的拼音和解释:
①助字拼音:chú,部首:部首,共7笔画,字体结构是:左右。
②助字意思:
助zhù(ㄓㄨˋ)
⒈ 帮助协同,辅佐:辅助。帮助。助手。助人为乐。助桀为虐。拔苗助长(
)。爱莫能助。⒉ 相传为殷代的租赋制度。
;
拆字-长字的拼音和解释:
①长字拼音:cháng,部首:部首,共4笔画,字体结构是:单一。
②长字意思:
长(長)cháng(ㄔㄤˊ)
⒈ 两端的距离:长度。
⒉ 长度大,与“短”相对,指空间,亦指时间:长短。长空。长短句(词的别名)。长夜(a.漫长的黑夜;b.喻黑暗的日子)。长风破浪(喻志趣远大)。长歌代哭(以歌代哭)。
⒊ 优点,专精的技能:特长。专长。各有所长。
⒋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
;